【程景亮 本報記者孫智】“青年強,則國家強。”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作為新時代青年企業家,沈陽三洋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沈陽三洋重工)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王姝穎信念更加堅定——“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做好時代發展的‘驅動力’。”
位于沈陽市大東區沈北路152號的沈陽三洋重工產業園內,藍天白云之下,一座百余米的白色高塔十分醒目,這里是沈陽三洋重工電梯試驗塔樓。將電梯轎廂與物聯網相結合,通過采集電梯運行數據進行分析并上傳到互聯網監控中心,結合平臺應用軟件,從而實現各相關單位對電梯實時有效地監管維護,這讓電梯的安全性大大增強。
圖為沈陽三洋重工集團的大型自動化折彎設備
“沈陽三洋重工以建立數字化工廠和電梯物聯網為目標,通過‘智能制造’實現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實現精細化管理和敏捷化生產,滿足市場個性化的需求,提高企業競爭力。”王姝穎直言,走上“智能制造”道路,企業必將迎來新的蓬勃發展期。
從造出中國第一臺電梯開始,沈陽三洋重工始終在振興和發展民族工業的道路上堅守,并在堅守中致力于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平臺,為人們提供更加安全、舒適、便捷的生活方式。
“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在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鏗鏘有力。緊跟黨的領導,緊跟新時代的步伐,是沈陽三洋重工一直以來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源泉。王姝穎認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改革創新。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就離不開轉型升級。要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首先就要以夯實工業基礎制造為目標。
在王姝穎看來,數字化工廠是真正意義上將智能設備和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完美融合,涵蓋了制造的生產、質量、物流等環節,解決了工廠、車間和生產線以及產品的設計到制造實現的轉化過程,改變了傳統的規劃設計理念,代表了先進的制造模式,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作為制造企業,沈陽三洋重工注重客戶需求,利用大數據和云平臺進行資源整合和集成服務,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同時依托數字化工廠建設,推動企業努力向“智能制造”靠攏。
沈陽三洋重工將全力打造數字化工廠作為企業發展的目標,深入研究數字化工廠的建設,探討設備間的無縫銜接,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同時強調以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手段,以降本提質增效為目標,以管理優化為突破口,通過數字化工廠的建設實現智能化、高效化的生產模式,為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真正的企業家應該擁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青年企業家,王姝穎認為,必須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不僅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更要追求企業的社會價值,應該對國家和社會負責,對消費者負責,對員工負責。不僅考慮股東利益,更要追求全社會利益,不僅為社會創造好的產品、好的服務,還要盡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責任編輯 遲明霞)